历经数年电子商务平台的发展,目前众多方管钢铁电商平台依旧没能寻觅到较为成型的经营模式,整体仍然处于摸索阶段。
方管行业的“寒冬论”转眼已喊了五、六年,众多钢铁企业也先后尝试了变坐商为行商、发展钢材加工配送、投建物流园区、进军新能源发电等领域的多元转型,甚至进行了养猪、种菜等等“非常规”的转型突围,以实现非钢业务的开源营收、平衡炼钢业务板块的持续亏损。其中,伴随几大网购平台崛起,打造电子商务平台、将钢材产品上网售卖,成为国内方管企业以及有条件的钢贸商、行业资讯类网站纷纷热衷投入的一项工作内容。
钢铁电商在技术层面并不复杂,并且在2010年前后的华东地区钢材市场上初现雏形:作为吸引商户入驻的一个筹码,上海及江浙地区成规模的钢材市场率先推出网上现货平台,将客户的现货以及期货(即将到货)资源挂在仓库网站平台,便于钢贸商以及终端用户资源采购,促进资源消化。为实现线上交易的完成以及执行,仓库在银行申请开通的专用网银端口,并设定一定比例的保证金。同时,根据客户的线上公开交易量及常备库存情况,仓库提供资质证明协助用户向银行贷款,完善用户的现金流。
通过这项业务,直接给相关仓库的业务量和业界地位带来飞速的提升,但随着上海及周边钢贸商融资问题的持续发酵,以及2011年底国务院要求证监会牵头清理整顿各类尤其是大宗资源品相关交易场所、严禁线下撮合交易的政策影响,“仓库电商”的业态发展随之停滞。
不过,网络平台投入低、受众面广的优势,较比单纯的网媒广告投放更可以实现一定销售,故而在2012年至2013年期间,国内钢厂及具备实力的钢贸商开始集中完善自有的网站销售平台,提升对电子商务业务板块的重视程度,只是目前增效多不乐观。